12月16日,在全市深化平安建設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工作會議上,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學普要求,為了提高全市的治安防控能力,堅持問題導向,在加強傳統防范手段的基礎上,切實強化科技信息化手段應用,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近年來,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散居樓棟等區域,犯罪案件高發、治安問題突出,信息掌控難,管理服務難、防范打擊難,成為我市治安防控的薄弱環節和社會治理頑疾。
針對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在彌補短板、整合應用、創新試點,讓科技護衛“身邊的平安”。
“建、聯、管、用”:讓科技“活”起來服務民生
目前,全市已建成投用的公共視頻監控鏡頭40.2萬個。為了讓這些科技產品更好的服務社會,全市深化平安建設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工作會上提出,重點抓好“建、聯、管、用”四個關鍵環節。
“建”,公安機關要加強統籌指導,按照統一獲準布建、統一接入公安平臺的要求,有力有序推動區縣加大對背街小巷、城市農村治安復雜地段、公共交通工具、高鐵沿線等區域路段視頻監控鏡頭建設工作,2017年要基本實現對重點地區、部位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全覆蓋。
“聯”,加強社會行業、單位自建監控鏡頭的聯網整合,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視頻共享運用機制和安全監管制度,切實提高接入率和利用率。
“管”,堅持“誰建設、誰管理、誰維護”的原則,健全完善運維保障、資金投入等制度,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職責。
“用”,探索建立視頻監控與巡邏防控、應急處置等一體化實戰應用機制。深化視頻監控資源與數據挖掘、人像對比、車牌識別、智能預警等技術的融合對接、集成運用,最大限度拓展視頻監控圖像應用功能。
智能化安防社區走進我們的生活
渝中、江北、巴南等區縣在小區、散居樓棟安裝智能門禁系統,及時動態掌握人員、車輛進出情況、社區環境和治安狀況等,防控效果明顯,有的小區安裝后實現了零發案。下一步將選擇一批治安防控薄弱、治安問題突出的社區和小區,在加強社區巡邏、鄰里守望、聯戶聯防、大院聯防、自助式管理等傳統防范手段基礎上,大力推廣智能化監控鏡頭、紅外線感應報警器、智能門禁系統等高科技安全防范設施的應用,切實守住小區門、單元門、入戶門,有效預防案件發生,提升治安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