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將執行兩項新國標——《家用和類似用途的飲用水處理內芯》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標準是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發布。
對于凈水器行業來說,這兩項新國標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企業的“起跑線”,部分專業凈水器制造企業執行的生產標準遠比國標嚴苛。
凈水器市場快速增長
據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顯示,我國水處理產品生產廠家已達到3000家,凈水設備市場規模已達到428萬臺,未來7年將保持45%的年復合增長率。
在銷售高速增長的同時,凈水器市場擁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比來看,歐美國家凈水器普及率達90%、亞洲發達國家凈水器普及率達70%,我國凈水行業產品普及率不到2%。
按照業內的判斷,凈水器在中國將是一個千億級市場今年以來,各地飲水危機頻發加深了人們對于“安全飲水”的需求,有意掘金凈水器市場的家電巨頭紛紛“試水”,為市場添了一把“干柴”。
知名企業“跳水”掘金
凈水器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從1991年,凈水器生產企業不足300家至現在的3000多家。更為明顯的市場表現是,在2011年前后,知名家電企業和獲得直銷牌照的品牌企業揮軍凈水器市場,前者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健全的市場渠道,后者則直接面向龐大的消費群體。而在2013年,太陽能企業挾著雄厚的資金實力也加入到凈水器行業的發展中。
市場混戰一觸即發
但品牌的扎堆則讓消費者產生更大的迷茫,在一家事業單位從事中層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直言看不懂凈水器。
“大資本進來喉嚨大,起步銷售就要上百億、近千億,在銷售目標位導向的壓力下,市場將會奇招迭出,帶來更大的影響。”一南京外資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作為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凈水器的品牌卻尚未效應并未形成,在品牌巨頭、巨資紛紛注入凈水市場的同時,預計將會帶來一波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