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七月,驟雨初霽。7月31日下午,由中工美集團主辦的「工美新象 藝啟華章——中工美品牌重塑發布會」于北京魯迅舊居·祝福小院圓滿收官。來自商業地產行業、學術界、建筑設計行業及媒體的嘉賓濟濟一堂,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約,見證了這座承載首都城市記憶的長安街地標,以全新的姿態邁向城市更新的又一征程。
當“城市更新”的政策號角吹響,作為長安街沿線的中軸地標,中工美大廈將依托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核心區位優勢,致力打造“文化+商業”相融合的復合型城市更新標桿,更將以“工美新象”之名,交出城市更新的全新答卷。
一、底蘊筑基:從“文化殿堂”到“城市文化會客廳”的基因蛻變
發布會伊始,一場關于文化與商業的思想盛宴徐徐展開。CRR商業地產志首席執行官黃琰女士率先帶來主題分享《城市更新進入新時代——長安街上的文化商業復興》,她以敏銳的行業視角指出:“城市更新進入新時代,核心是讓文化資產化,實現文化與商業的良性互動。中工美大廈作為先行樣本,承載文化基因,有望通過文化運營實現資產化,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推動城市從‘推土機時代’走向有機生長。”
隨后,中央美院建筑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侯曉蕾女士,則從文化賦能北京城市更新的角度,在《北京城市更新與保育活化》演講中強調,“中工美大廈需立足圈層定位,明確更新方向,并著眼可持續提升,謀劃更新策略,以創造高效復合空間,充分發揮中工美大廈資產和‘中工美’品牌的稟賦。”
分享環節的最后,非標商業的實踐者、麓湖商業總經理助理林楚東先生,他以《當城市更新遇上非標商業》為題,首次公開麓湖新作——武漢延慶里項目,從非標商業如何為歷史保護建筑注入活力的角度展開。我們只有回歸到商業本質,方能建立與在地消費客群真正共鳴的價值共生系統。一個優質項目的開業只是節點不是終點,堅持長周期的精細化運營,才能實現多方共贏,帶來長遠價值,成為獨屬于這座城市的記憶標簽。
二、場景演繹: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歷史與未來觸手可及
發布會中段,一部精心制作的《中工美大廈訪談視頻》首次公開,瞬間將現場帶入一場跨越時空的沉浸之旅。屏幕上,工藝美術大師們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而那些為中國工藝美術事業奉獻一生的實踐者,更是用樸實的話語串聯起時間的經緯。
親歷者從青春年少到鬢角染霜,非遺技藝在傳承中沉淀、于發揚中新生,這一切都見證了一代代工美人守正創新的堅持,也讓在場來賓真切感受到那些被歲月沉淀的工藝,從來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帶著匠人心跳的“鮮活歷史”。也愈發讓人翹首以盼,對即將改造煥新的中工美大廈充滿期待。
三、政策賦能:創新提升計劃發布,2026年即將啟幕
在全場期待的目光中,《中工美大廈創新提升項目介紹》環節正式開啟。中國工藝美術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韓大群先生對中工美大廈項目進行了詳細介紹并闡述了項目未來規劃。
中工美集團作為保利工藝旗下的核心全資企業,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創立至今,已走過半個世紀的輝煌歷程。而中工美大廈不僅區位優勢明顯,位于雙軌交匯、二環核心,3公里以內覆蓋百萬高凈值人群;同時,在項目3.6萬平方米的空間里,還承載著無數國家級工藝美術瑰寶。
如今,中工美大廈將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憑借項目的層高優勢、雙中庭結構及采光穹頂等優越建筑改造基底,和“文化空間革新、資產價值重構、IP生態進化”三大破題思路,助力這座曾引領時代的商業地標,奔赴更為廣袤的未來。
中國工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包額爾敦先生在致辭中表示,中工美大廈創新提升項目,不僅是對一座建筑的更新,更是文化傳承與城市精神的延續,保利工藝也將會全力支持項目的穩步推進,并期待與各方攜手,將這一文化工程不斷推向新高度。同時,他還表達了對項目的深切期盼,希望早日見證中工美大廈的華麗蛻變。
據介紹,中工美大廈將于2026年正式啟動改造升級,并秉承“開放包容、價值共享”的姿態,堅持“以終為始”確定未來方向的原則,誠邀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這場文化振興計劃。這座曾見證無數國禮誕生的“文化殿堂”,正朝著“長安街上會呼吸的文化地標”闊步前行。
從承載歷史榮光到擁抱當代生活,中工美大廈的煥新不僅是一座建筑的重生,更將為北京城市更新提供一份“文化驅動”的可復制樣本。未來,當游人漫步長安街,走進這座融合了工藝之美、歷史之韻與生活之趣的“文化會客廳”,或許會發現:城市更新的終極意義,正是讓每一段歷史都能在當下找到屬于自己的鮮活坐標。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