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加之陶瓷銷里量持續呈下滑趨勢,促使北方多個產區陶瓷企業提前步入停產檢修階段。其實,早在11月中旬就有人預計,北方產區將在11月底出現首輪停產潮。事實上,在環保治理、成本上漲、物流受阻等因素影響下,北方產區已進入全面停窯期。
霧霾天氣
陶瓷企業幾乎全部停產
12月16日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遭遇大范圍霧霾天氣過程,覆蓋十余省份的重霾天氣久久不散,北方多地出現了重度霾,污染物指數“爆表”。為應對持續霧霾天氣,多個省份啟動最高級別的空氣重污染預警,關停了包括陶瓷企業等所有涉氣排放企業。
12月19日,河南省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的特急通知》顯示,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等8個省轄市啟動紅色預警,從即日起至22日,所有工業企業全部停產。原來未停產的內黃、汝陽、襄城等地陶瓷企業全部停產。
在環保重壓之下,不僅僅河南,在此之前河北高邑、贊皇,陜西富平、千陽、三原,山西陽城等地陶瓷企業被停產。有知情人稱,由于近期霧霾天氣太重,三原縣4家陶瓷企業全部被勒令停產。富平、千陽產區陶瓷企業目前也都已經停產。
甘肅、寧夏等產區陶瓷企業停窯時間早于往年。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從11月中旬開始,寧夏中衛、甘肅白銀等產區的陶瓷企業就開始陸續停產,11月底12月初大部分陶瓷企業已經停產。至此,除極個別企業外,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地陶瓷企業幾乎全部進入停產狀態。
除了由于環保原因停產外,成本上漲、氣溫驟降等因素引發的銷售困難也是陶瓷企業提前停產的原因之一。在記者調查過程中問及停產原因的時候,陜西一陶瓷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成本漲了那么多,又賣不動,就停產唄。”
年后復產時間或提前
“今年,陶瓷企業真是命運多舛啊”在采訪中,一陶瓷企業負責人感嘆。今年,對北方陶瓷企業而言也是壓力空前的一年。除了開春兩三個月市場尚可,大部分時間陶瓷企業都承受著巨大壓力。
7月份,河北遭遇巨大暴雨,贊皇、永年等產區部分陶瓷企業被淹,不得不停產修整。8月份,環保部對北方產區的巡查,讓河南、河北、陜西等多地陶瓷企業幾乎全部停產,9月份,國家交通部對超限超載的治理,推高了運輸費以及煤炭、原材料價格,瓷磚生產成本普遍上漲,引發了山西陽城、陜西千陽等多個產區陶瓷企業漲價潮,但在產能過剩、同質低價的壓力下,大部分陶瓷企業的漲價并沒有落實。
今年,全國各行業掀起的漲價潮,勢必會拉動明年瓷磚價格的上漲。年前漲價未成的陶瓷企業,或許會蓄勢在年后提高產品價格。而近期由于漲價預言而被激起的經銷商冬儲大戰,也更抬高了陶瓷企業對明年的期望值。另外,市場頻繁波動、難以預料的現狀,也讓陶瓷企業更加重視每年開春的難得“旺季”。緣于此,明年陶瓷企業提前復產的可能性比較大。
“或許我們在春節就會點火,初十到十五之間必須要出產品,這中間還要烘窯。”連秋秋說。現在對于陶瓷企業來說,每年的開春是最重要的,如果這兩三個月抓不住,一年就白干了。
“春節后貨源充足最重要,要不然缺貨會非常被動”連秋秋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