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云是重慶市豐都縣仙女湖鎮野桃壩村村民。他告訴記者,村里之前沒有路燈,晚上出門伸手不見五指,生產生活都很不方便。“這次多虧了高書記等駐村干部為村里安裝了450盞路燈,到了晚上,路燈全都亮起來了,整個村莊亮堂堂、明晃晃的,感覺和城里差不多。現在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彭德云說。
今年5月11日,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選派13名年輕干部到豐都縣有關鄉鎮、村莊,助力推進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以及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彭德云口中的高書記,便是渝北區市場監管局派駐村里的第一書記高洋。“接受任務時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與高洋一起駐村工作的,還有來自豐都縣長江大橋事務中心的陳衛東、豐都縣交通局的文小劍。
駐村第一天,高洋便發現村里沒有路燈,晚上漆黑一片,寂靜無聲,這令他頗感意外。高洋和村支“兩委”商議,在征求村民意見后,決定由駐村干部籌措資金,購置太陽能路燈設備,在每戶村民的外墻上安裝路燈,共400盞。另外在村委會、便民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公共區域安裝50盞,用于夜間照明。
隨后,高洋向渝北區市場監管局領導匯報了為村里安裝路燈、改善村里人居環境的整體規劃和思路,局領導十分重視。8月6日,渝北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濤率高洋等駐村干部,與重慶江蘇商會、渝北區民營經濟創新企業協會達成捐贈32萬元太陽能路燈的意向。8月24日,渝北區市場監管局和重慶江蘇商會有關領導到野桃壩村實地調研路燈捐贈事宜,確定路燈的運輸流程及安裝方式。
通過多方努力,終于在國慶節前夕為村里安裝了450盞路燈,解決了村民夜間出行難題,讓村民度過了記憶中最亮堂、最難忘的一個國慶假期。 高洋告訴記者,野桃壩村距縣城56公里,下轄7個組,海拔1200多米,有400戶人口1322位村民,曾是豐都縣95個貧困村之一,建卡貧困戶共64戶216人。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通過結對幫扶以及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村于2020年12月如期實現脫貧目標,86戶危房得到改造,30多公里入戶道路實現了硬化,新建了兩個自來水廠,全村有了烤煙和高山蔬菜等產業,為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路燈亮了,人居環境改善了,村里的鄉村旅游開始有了起色。野桃壩村位于仙女山、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黃金旅游線路中心,年平均氣溫23℃,原始植被豐富,康養資源優越。高洋和駐村干部通過調研,認為這些都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通過籌措資金,為村里修建了第一個魚塘,投放魚苗8000尾,預計每年為村民增收18萬元,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釣魚休閑、游玩消費。同時,引進重慶市恒登農業開發公司流轉300畝土地,高標準規劃打造集觀光旅游、避暑休閑、康養民宿為一體的車厘子采摘園,逐步形成“景觀田園化、田園景觀化”的鄉村旅游產業結構。
接下來,高洋將和駐村干部一起爭取政策支持,將尚未硬化的10公里道路實施硬化,拓寬村口至武隆區木根村的村道,打通轎子山旅游環線“斷頭路”,實現與武隆區仙女山景區共享客源的無縫銜接。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發展。高洋和駐村干部在調查時還發現,野桃壩村的4900畝耕地主要種植烤煙、高山蔬菜等初級農產品,產業鏈偏短、附加值不高,受天氣影響也大,種植戶收入并不穩定,產業結構急需調整。
高洋再次向“娘家”求援,爭取支持。8月初,渝北區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永安到野桃壩村實地調研產業發展,并協調重慶太極集團考察村里中藥材種植前景,為全村產業調整按下了啟動鍵。
8月11日,渝北區市場監管局有關領導與重慶太極集團負責人到野桃壩村考察,并與仙女湖鎮鎮長王東交流了發展中藥材種植的前景,達成了技術指導、藥材回收、產業發展的合作意向。
9月16日,高洋和兩位駐村干部組織村支“兩委”和村民代表一行,到重慶太極集團涪陵區大順鄉種植基地進行考察,詳細了解中藥材種植條件及預期收益,確定了“前胡”“金蕎麥”兩種中藥材的合作收購模式。此次考察,是野桃壩村第一次有計劃地組織村民走出大山找出路、開眼界,也是一次實現產業振興的有效嘗試。與此同時,渝北區市場監管局撥付1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全村的中藥材種植產業推廣和產業示范園的打造。目前,正在統計村民種植人數及面積,明年3月春播時節開始種植,初步預計每畝增收7000元,僅此一項,將為全村帶來數十萬元收入。
此外,經高洋等駐村干部招商引資,村里注冊成立了重慶轎子山商貿有限公司,這是野桃壩村建村以來落地的第一家集商貿、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現已開發“轎子山麻辣雞”等鄉村振興產品。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將協助公司在村里建設臘肉香腸加工車間,進一步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預計營收達到80萬元。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