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金行業頂級盛會——第20屆中國國際五金展(CIHS)10月8日—10日將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20歲,一個青春洋溢,前景無限的年紀,也正是中國國際五金展更趨成熟,邁向巔峰的新起點。回顧中國國際五金展20年來步履堅定、一路向前的成長歷程,可以看到展會發展的艱辛和值得驕傲的成就,同時也對展會未來的發展和前景更具信心。20歲的中國國際五金展,將在世界五金行業爆發無限潛能。
締造國際一流五金展會
回顧中國國際五金展,還要從展會的締造者——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說起。
1992年,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主辦了首次專業性的五金制品展覽會——深圳國際五金制品展覽會,并獲得成功。但是當時的五金展,不定時、不定地點,制約了展會的發展。
中國國際五金展,正是誕生在中國加入WTO,全國經濟突飛猛進,五金行業發展提速的時代劇變之時。而中國國際五金展的誕生,又更加提升了五金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
2001年,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決定把不定期不定點的五金展鎖定在上海,目標是把展會培育成國際一流水平的專業展覽會。當年,該屆展會共有300多家企業參展,面積接近12000平方米,參展人數達到10000人。中國國際五金展的誕生,開創了中國五金會展的新紀元,帶動五金行業發展進入新時期。
一個新興的展會,要實現“國際一流水平專業展覽會”的目標是極不容易的。2002年,德國科隆博覽會有限公司與協會合作,借助五金展的平臺把***展商引入中國,首次以展中展的形式在CIHS中引入“科隆應用天地亞洲展”。與科隆公司的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和國內國際資源整合,也使展會的國際化得到大幅度提升。
至此,中國國際五金展站上了一個國際化的發展新臺階。
國際化合作 完成華美轉型
2006年,中國國際五金展迎來了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飛躍——德國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展會主辦方之一;世界五金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這標志著中國五金行業在國際上已經占據重要一席,中國國際五金展已經成為世界一流五金展之一。當年的參展商達1,600家,展館規模70,000平方米——中國國際五金展覽會在規模上已經躋身世界三大專業五金展覽會之列。
2006年,第49屆世界五金大會與展會同期在中國舉行,顯示了國際五金行業對中國國際五金展和中國五金市場的特殊重視。
“世界五金大會首次在中國召開,無疑是將中國納入了世界五金業的中心地位,這對于正在成長當中的中國五金業來說有非常有幫助。”中國五金制品協會理事長張東立說。
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2008年,中國國際五金展邁入了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主辦方認為,一流的展會,不僅要看規模,更要看展會的水平和為展商、觀眾帶來的價值。中國國際五金展經過8年的高速發展,展會規模已經很大,是時候提升質量和價值了。
經過八年時間的穩步發展,中國國際五金展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的國際專業五金展,并且在展會質量和價值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展商質量、采購商數量以及觀眾人數上都已成為業內翹楚,并發揮了中國五金行業開發國際、國內市場的“前哨站”和“助推器”作用。
2010年,展會的重點由量的增長邁入質的提高,展覽面積、參展商、采購商等,都有新突破。
在穩定規模,提升質量的同時,展會也在持續的升級服務,如開辟“精品專區”、“新品展示區”等。2012年,主辦方首次把移動互聯網技術用于觀眾登記系統,使觀眾入場速度提高20%。2014年,改版升級手機移動應用,幫助行業人士第一時間獲取最新展會資訊、活動會議、供采信息以及最新的行業動態等。
20歲生日 翻開發展新篇章
2021年,中國國際五金展脫胎換骨,迎來了20歲生日。第20屆中國國際五金展(CIHS)將于2021年10月8日—10日,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舉辦。
2021年恰逢“十四五”開局之年,政府出臺了多項措施提振經濟,一系列利好的因素也在助推展會的發展。為了搭上政策列車,主辦方在展品的豐富性方面也不斷加大力度,參展商涵蓋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和緊固件、鎖具等重點五金品類,參展企業均為行業內實力企業,攜最新創新成果到來。展會主辦方還引入優質工程采購商,繼續開設供需對接活動,幫助參展商開發市場。
歷經20年的培育,中國國際五金展已經更加成熟豐富,今年展會除了有關20周年的專項活動之外,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團體標準發布,中國五金制品協會與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共同舉辦的“金勾獎”工業設計大賽評審以及各個品類的供需交流會,貿易對接會、采購洽談會等傳統活動都在籌備之中。2021中國國際五金展將呈現一場促進五金行業供需交易、信息傳遞、同行交流的行業盛事。
中國國際五金展的20年,也是中國五金行業高速增長的20年,這當中,中國國際五金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展會舉辦之初,中國五金制品行業的出口額約為38億美元,而2018年,中國五金制品行業出口額1299.34億美元,20年間,增長了約34倍。
20芳華,中國國際五金展將綻放奪目光彩。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