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黨一百年的歷史節點上,黨中央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深刻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展望建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前景,充分體現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清醒自覺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和擔當。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學深悟透、全面準確把握全會精神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與核心要義,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扛旗爭先抓落實,加快建設“世界五金之都 品質活力永康”,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永康樣板,在新的趕考路上交出靚麗答卷。
一、高質量推進工業發展提質增效,全力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兩次到永康調研,指出“永康要努力打造中國乃至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永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高質量發展為指引,一直走在“打造中國乃至世界先進制造業基地”之路上。
今年以來,永康以“強鏈永康”工程為抓手,構建“鏈長+鏈主+鏈師+鏈員”工作體系,打好平臺擴容、品牌引領、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組合拳,推動五金產業由“白樺林式”向“熱帶雨林式”發展轉變。
建好產業平臺“主載體”。按照“區塊整合、核心擴容、平臺提升、職能分離”要求,全面啟動開發區(園區)整合提升,將鎮(街道)工業區塊整合到開發區,布局未來省級“萬畝千億”平臺。積極謀劃爭取國家農機裝備智造園,總投資250億元的中國五金物流港列入國家商務部重大外資項目,國家林草局與省政府共建的國家林草裝備科創園項目落地建設。
出臺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辦法,開展全域低效用地綜合整治,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356.8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346.1畝,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5740.1畝。
抓牢產業項目“牛鼻子”。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全面掀起大抓項目熱潮,今年以來,引進3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7個、到位資金42億元;總投資211.4億元的26個“芯屏器核”項目入駐電子信息產業園,總投資23.97億元的闊創、德碩、納瓦斯3個項目列入省重大產業項目。
做優品牌創新“大文章”。大力實施品牌與創新雙輪驅動戰略,實體化運行品牌辦,編制《永康品牌戰略發展規劃方案》,累計主導和參與制定“浙江制造”標準107個,“品字標”建設連續5年走在全省前列。謀劃建設高能級麗州研究院,出臺高“含金量”的20條人才新政,高規格舉辦“上海·金華周”永康專場等8個“揭榜掛帥”大型招才引智活動,新引進頂尖和領軍人才16名,國家高新企業申報通過率、新增申報企業數連續三年金華第一,科技型企業突破千家。
激發數字轉型“新引擎”。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按照“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未來工廠”的路徑打造新智造五金產業集群,新增實施數字化生產線項目40個、智能工廠(車間)項目10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完成驗收,“串聯式”數字化改造模式獲評省最佳實踐案例,實現規上企業超千家。
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是黨的光榮歷史發展過程中由量變到質變的一種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高質量發展工業,是永康打造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永康樣板的產業基礎。
二、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力打造共同富裕永康樣板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一直以來,永康號召發揚“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優秀傳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今年以來,永康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強力推進“城市品質提升攻堅”,近十年常住人口增長了24萬,城市化率提高到68%。空間實現大優化。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優化布局“一優四高”(優化主城區,城南建設未來新城,城東構建高端商務功能區,城西建設商貿和公共服務中心,城北打造城市創意休閑區和高教科創園)城市發展格局,謀劃建設“三館一廳”(博物館、藝術館、文化館、音樂廳),啟動打造為工業遺存可見、工業記憶可尋、工業文化可感、游客市民可體驗的四方集團老廠區“工業迪士尼”。
品質實現大提升。江南山水新城首期第四代住房項目開工建設,大塘沿等村安置區工程有序推進,田川未來社區安置地塊主體結頂。香樟公園、龍川公園及22個“口袋公園”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南溪灣生態濕地景觀公園北部區、三江六岸二期景觀、兩條精品街、6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
生態實現大改善。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獲評省第三批空氣清新示范區、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永康還以縮小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同城待遇差距為主攻方向,加快突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扎實推進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把建設金藍領公寓作為減輕產業工人住房負擔、推動“擴中提低”的重要抓手。
打好民生改善組合拳。發揮財政政策支撐、保障、引導作用,財政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于民生。全面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扎實抓好“雙減”工作,10所中小學、幼兒園投入使用,25個教育集團完成組建,獲評教育部“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深化“三醫聯動、六醫統籌”試點,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基本醫保戶籍參保率、大病選繳率居金華首位。
奏好鄉村振興共鳴曲。全省首創鄉村振興“一月一鎮一主題”擂臺賽,謀劃打造“兩高兩宜兩富”鄉村振興示范帶,推廣“規劃引導發展美、環境自然生態美、經濟富裕生活美”的“園周模式”、“網格化管理+數字化支撐”新型鄉村治理的“秀巖模式”等鄉村振興模式。鄉村振興“大陳樣本”入選省縮小城鄉差距典型案例,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87∶1。
織密平安和諧安全網。完善以“龍山經驗”為核心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龍山經驗”溯源治理指數應用列為全省首批“重要窗口”綠箱清單。實現平安縣(市、區)創建十五連冠,成功捧回“一星平安金鼎”。
三、高質量抓好全面從嚴治黨,全力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長盛不衰的關鍵所在;打鐵必須自身硬,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
今年以來,永康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聚焦建設變革型組織,提高塑造變革能力,持續構建黨建統領的整體智治體系,營造“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干事氛圍。干部隊伍系統重塑。堅持“風清氣正 拼搏實干”選人用人導向,高質量完成鄉鎮領導班子換屆。
抓實“張榜招賢”“點將選兵”,探索培養“工業經濟型”專業干部,建立9大類900名左右專業干部資源庫,持續壯大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常態化開展“三比三評”一線考察、“聽聽干部心里話”活動,實現干部精準畫像。開展“四不”專項整治、“三看三查”專項行動,出臺“1+3+1”容錯糾錯正反清單。基層黨建扎根固盤。全覆蓋選派駐村包村“第一書記”,探索精密智管“民情通”平臺,基層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聚焦共同富裕,開展“三強一優·永康紅”共同富裕黨建示范帶創建,推動村級組織實現以點帶面、共同發展。縱深推進八大清廉單元建設,全市27家單位獲評金華市首批基層清廉建設示范點,清廉民企建設“永康路徑”獲全省推廣,成功承辦全省清廉村居建設暨“三資”管理數字化改革推進會。
目前,永康入選中國縣域高質量發展百強縣、投資競爭力百強縣,分別位列第53位、第23位。永康正在新的趕考路上交出靚麗答卷。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